编者按: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腹地,是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带。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孕育了昭通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众多鸟类栖息和迁徙中转的重要区域,在黑颈鹤等鸟类保护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即日起,“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联合推出“大山包观鸟记”系列策划,带大家一起走进鸟类世界,领略自然之美。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短耳鸮。

短耳鸮又名小耳木兔、田猫王、夜猫子等,是鸮形目鸱鸮科耳鸮属的中小型猛禽动物。成鸟面盘显著,眼周黑色;眼先及内侧眉纹为灰白色,面盘余部为棕黄色杂以黑色细羽干纹;耳簇羽短小,几乎不外露,皱领白色具黑缘;上体连同翼、尾为棕黄色,缀以宽阔的黑褐羽干纹并杂以棕白斑;腰和尾上飞羽干纹不明显,飞羽和尾羽具有黑褐和棕黄色的横斑;下体羽毛为棕白色具黑褐纵纹,颏为白色;胸部泛棕色且纵纹密集,下腹中央至尾下覆羽及腿覆羽几乎无斑纹;跗跖和趾被棕黄色羽毛,虹膜呈金黄色,喙和爪均为黑色。
短耳鸮分布于中国东北部,越冬于各个地区,栖息于低山、平原、草原、荒漠、沼泽、苔原等多种生态环境中,在开阔地较为多见。晨昏猎食,亦白昼活动,常贴地飞行,平时多潜伏于草丛中。主食鼠类,也吃小鸟、蜥蜴和昆虫,甚至吃少量植物种子和果实。繁殖期在4—6月,营巢于沼泽附近的草丛中,或阔叶林内的树洞中。窝卵数通常4—5枚,雌鸟孵卵,孵化期24—28天,雏鸟晚成,经24—27天即可飞行。短耳鸮主食啮齿类动物和昆虫,对农、林、牧业都有益处,但在灭鼠治虫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如长耳鸮大。
短耳鸮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属于无危物种。
“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联合出品
统筹:曹阜金 刘建忠
策划:文泽梅 谭光吉
海报设计:张晓
文字整理: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编辑部
摄影:吴太平 郑远见 李世俊 王远剑
审核: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联系电话:0871-64124239
邮箱:xxqgy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