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腹地,是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带。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孕育了昭通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众多鸟类栖息和迁徙中转的重要区域,在黑颈鹤等鸟类保护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即日起,“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联合推出“大山包观鸟记”系列策划,带大家一起走进鸟类世界,领略自然之美。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环颈雉。

环颈雉为雉科雉属,共有30个亚种。体重880—1650克,体长590—868毫米。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和雌鸟羽色不同,雄鸟羽色华丽,多具金属反光,头顶两侧各具有一束能耸立起而羽端呈方形的耳羽簇,下背和腰部的羽毛边缘披散如发状;翅稍短圆;尾羽18枚,尾长而逐渐变尖,中央尾羽比外侧尾羽长得多,尾羽羽缘分离如发状;雄鸟跗跖上有短而锐利的距,为格斗攻击的武器,距的长度与其所拥有的配偶数量明显相关,是雌鸟选择配偶时的一个重要标准。
环颈雉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以水果、种子、叶子、芽等植物物质和少量动物性食物(例如昆虫)为食。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善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藏匿。繁殖期在3月至7月,营巢于草丛、芦苇丛或灌丛中,也在隐蔽的树根旁或麦地里营巢。1年繁殖1窝,南方可繁殖2窝,每窝产卵6—22枚,南方窝卵数较少,多为4—8枚。
环颈雉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属于无危物种。
“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联合出品
统筹:曹阜金 刘建忠
策划:文泽梅 谭光吉
海报设计:张晓
文字整理: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编辑部
摄影:吴太平 郑远见 李世俊 王远剑
审核: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联系电话:0871-64124239
邮箱:xxqgy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