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山蛇影 | 银环蛇和金环蛇:黑夜“杀手”
2024-04-17

编者按:蛇类是地球上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和海洋均有分布的脊椎动物,具有感受红外线、毒液等“超能力”,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也导致人们往往“谈蛇色变”。云南省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动植物王国的基因库”,是我国物种最丰富、生态类型多样化的保护区之一。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各种蛇类,其中有的属国家濒危动物。“学习强国”红河州学习平台联合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推出“围山蛇影”系列策划,带您一起揭开云南大围山里的各种蛇类密码。

银环蛇

银环蛇,别名银包铁、白节蛇、节节乌等。

保护级别和濒危程度

银环蛇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等级;《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列为易危(VU)等级;《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列为易危(VU)等级。

国致人死亡数量最多的毒蛇

银环蛇是神经毒类毒蛇,咬物一次的干毒量为4.6毫克,对人致死量(干毒量)为1毫克,位居中国毒蛇排行榜第一位。被银环蛇咬伤10分钟左右,伤者伤口周围有蚊咬般的疼痛、微痒、麻木感,并逐渐向近心端蔓延。伤者早期全身未出现中毒症状,极易被误认为是无毒蛇或其他毒虫咬伤,而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夏季的黑夜杀手

夏季,银环蛇白天隐伏于乱石堆、田埂或墙脚洞穴内,夜间外出活动觅食,尤其是闷热天的夜晚,活动更频繁,常在公路上出现,后半夜至天亮又回洞穴。在出蛰后及入蛰前的一段时间,白天也见外出活动,雷阵雨前后,活动尤多。银环蛇以鳝鱼、蛙类、泥鳅、蜥蜴、蛇卵、鼠类等为食。

可与其他蛇类“和平共处”

银环蛇栖息于平原及丘陵地带多水之处。在有稀疏树木或小草丛的低矮山坡、坟堆附近、田埂、鱼塘旁、倒塌较久的土房子下、石头堆下活动。银环蛇栖息的洞穴土质比较疏松,土壤呈酸性。洞穴内有一条至数条银环蛇,也曾见其与乌梢蛇或黑眉锦蛇同穴。

金环蛇

金环蛇,别名铁包金、黄金甲、黄甲带等。金环蛇为中型前沟牙类毒蛇,在国内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至东南部,国外主要分布于南亚至东南亚。

保护级别和濒危程度

金环蛇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等级;《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列为濒危(EN)等级;《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列为濒危(EN)等级。

黄昏后觅食

金环蛇黄昏后外出活动觅食,以鱼类、蛙类、鼠类、蜥蜴等为食。金环蛇的牙齿小,在攻击过程中,其上下颌会反复咬合,给猎物造成撕裂性伤口,并将毒液注入到猎物体内,致其死亡。金环蛇是神经毒类毒蛇,咬物一次的干毒量为27.5毫克,对人致死量(干毒量)为10毫克。


【版权信息】

“学习强国”红河州学习平台、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联合出品

统筹:杨红伟 张玉琴

策划:杨红伟 张玉琴

文案:张琦

图片拍摄:张琦

海报设计:佴子奇

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联系电话:0871-64124239

邮箱:xxqgyn@163.com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