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图片报道点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全文如下: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山区面积达99.9%,石漠化问题曾比较严重。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植树造林、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逐步实现石漠荒山到绿水青山的美丽蝶变。接下来,当地将继续推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农林示范带产业兴村工程,今年预计完成营造林3万亩以上。

云南西畴,一个曾经石漠化严重、土壤贫瘠、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如何通过植树造林、治理石漠化,让石漠荒山变成绿水青山实现绿富美的结合?一起来看。
99.9%的面积是山区,75.4%的土地石漠化,人均耕地不足0.78亩……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曾被国外专家认为“基本丧失人类生活条件”。1985年,西畴县提出“用30年时间绿化西畴大地”。植树造林、封山育林……30余年的绿化,让昔日石山成为今朝绿海。

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畴人以“等不是办法 干才有希望”的奋斗精神向石漠化抗争、向贫困宣战,用錾子、大锤、双手,一点点凿,一锤锤敲,一处处刨……探索出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方式,走出了一条石漠化治理绿色发展之路。

新时代10年,西畴县人工造林30万亩,封山育林23万亩,林地面积达15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4.83%,治理岩溶面积423.32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247.06平方公里,实现了从石漠遍布到喀斯特绿洲的美丽蝶变。
2021年,西畴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接下来,文山州将围绕系统治理路径,持续探索实践适合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和群众要求的石漠化治理模式与机制,提高森林覆盖率,减轻石漠化程度,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保护转化为带动全州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全面实现山变绿、水变清、村变美、产业兴、社会稳、百姓富的良好局面。
(来源:人民日报、《求是》杂志、“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云南日报 资料:文山州委宣传部 信息员:吕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