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地处北纬24度的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高黎贡山与滇西南各自然保护区之间动植物物种基因交流的“黄金”联结纽带,原始生态系统多样性、野生动植物资源富集。这里不仅有山的巍峨、水的绵亘,更有植物的多彩、动物的奇特,可谓是自然有千般样貌,生命有万般姿态。“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保山学习平台联合推出“小黑山奇遇”系列策划,带您走进神奇的小黑山,开启一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奇遇之旅,去探究北纬24度线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密码。

天行长臂猿(Hoolock tianxing),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长臂猿科。天行长臂猿的拇指是对生而短,弯曲的手指悬挂时能牢固抓握树干(枝),无尾,前肢明显长于后肢,其行动时靠两条长臂和钩形的长手,把自己悬挂在树枝上,像荡秋千似的荡跃前进,动作迅速敏捷,有“动物界的体操王子”的美誉。


天行长臂猿,雌雄异形,成年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有两条明显分开的白色眼眉,头顶的毛较长而披向后方,故头顶扁平,无直立向上的簇状冠毛,与冠长臂猿属相区别。成年雌性四肢颜色比身体其他部位颜色偏淡,体毛为灰褐色,胸部和颈部的颜色较深。眼眉更为浅淡,浅褐色或浅黄灰色,颊部和腹部暗褐色。颜面宽阔而被以灰白短稀毛,面周更趋浅淡,白色。雌性眉毛白色,接近淡黑色脸部边缘处变窄,眼下有一条纹,并穿过鼻梁。有喉囊,可增大领地鸣声的强度。皮毛浓密、绒毛状。

天行长臂猿是典型的树栖性灵长类动物,觅食、睡觉、休息都在树上进行,主要以植物(含藤本附生植物)的花、果等为食,偶尔也食昆虫和小型鸟类等。因其叫声洪亮,旋律起伏婉转,又被称为“森林中的歌唱家”。

天行长臂猿栖息于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国内仅分布于云南高黎贡山区域。其栖息地海拔在500—2000米,种群数量不超过200只。天行长臂猿在云南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仅见于古城山片区。

天行长臂猿属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不到大熊猫数量的十分之一,已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物种。
统筹:杨彪 杨庆霖 唐莉娜 赵玮
策划:贺彬 郁云江 和晓 彭娜
资料整理: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海报设计:龙陵县融媒体中心
审核: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艾怀森
摄影:艾怀森 李家华 胡兴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