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生物多样性 | “鸥”遇红嘴“精神”小鸟
2023-11-15

冬日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边,有着众多的浪漫景致。也许,海鸥也眷恋着这一抹“洱海蓝”,年年来此“赴约”。在洱海边“鸥”遇时,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红嘴鸥自述:我们是洱海的“老朋友”了,你们在洱海边看到的大部分海鸥都是我们,我们因外形酷似鸽子,又叫“水鸽子”。我们的平均寿命有32年,所以,在有生之年,我们也许可以和你相见一次又一次。我们害怕孤单,喜欢成群结队,主食是鱼、虾、昆虫等,还会食用一些水生植物。我们头顶的羽毛在冬天是纯白色的,到了来年三四月份会逐渐由浅灰色、白色混杂变成深灰色,最后会完全换成黑褐色的夏羽。当我们的头顶披上了“黑色婚纱”,也就意味着分别的时候到了,我们要飞回繁殖地繁衍后代了。

物种名称:红嘴鸥,为鸻形目鸥科鸥属鸟类。

形态特征:中等体型(36厘米至42厘米)的灰色及白色鸥。眼后有黑色点斑(冬季),嘴及脚为红色,深巧克力褐色的头罩延伸至顶后,繁殖期时延至白色的后颈。翼前缘为白色,翼尖的黑色并不长,翼尖无或微具白色点斑。第一次越冬时,鸟尾近尖端处具黑色横带,翼后缘为黑色,体羽有杂褐色斑。虹膜为褐色,嘴为红色(亚成鸟嘴尖为黑色),脚呈红色(亚成鸟色较淡)。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南迁至印度、东南亚及菲律宾越冬。国内见于全国各地。

生活习性:常见于池塘、湖泊、河流及稻田中,以鱼虾、水生昆虫、稻田内的甲壳虫、蚯蚓及苍蝇等为食。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ver3.1——无危(LC);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文明观鸥倡议书

各位乡亲、游客:

海鸥是人类的好朋友,善待海鸥天性使然,但向海鸥随意投食,会改变野生动物自然习性,不利于野生动物种群生存和繁衍。同时,海鸥长途迁徙,有携带致病菌和微生物的可能,与人的亲密接触存在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况且,向海鸥随意投食,食物利用率低,多余的食物落入水中会增加水体的污染负荷。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是大理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是大理各族人民的“母亲湖”。洱海水生态敏感脆弱,人类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洱海流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

我们倡议:爱护海鸥、保护环境,循法自然、从我做起,不买卖饵料、不肆意投喂、不乱扔垃圾,文明观鸥,做爱鸟护鸟的楷模、做洱海保护的参与者和同行者,共同守护洱海良好生态,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资料来源:《美丽洱海 多样生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