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片区是我国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据统计,该片区共记录有469种鸟类,占云南省鸟类种数945种的49.6%,占全国鸟类种数1505种的31.2%。“学习强国”怒江学习平台开设《怒江·珍鸟翔集》栏目,刊发全国各地生态摄影爱好者在怒江境内拍摄到的各种鸟类的精彩图片和视频,增强社会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使“爱鸟护鸟”理念深入人心。今天带来灰腹绣眼鸟。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流域,山川秀丽,植被茂密,是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天堂。灰腹绣眼鸟身形小巧,羽毛色彩斑斓,灵动活泼。它们穿梭于枝叶间,时而觅食,时而嬉戏,为这片原始森林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摄影师们在山林间耐心蹲守,他们熟悉这片土地,了解灰腹绣眼鸟的生活习性,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着灰腹绣眼鸟的精彩瞬间。他们也希望通过镜头,让更多人领略到怒江的生态之美,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让这片土地的生灵得以长久繁衍,让怒江的山林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灰腹绣眼鸟,这种灵动的小精灵,最动人心弦的便是那双眼睛。那眼睛,宛如两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精致小巧的面庞上。那双眼睛,仿佛是大自然赋予它的灵魂之窗,透过它,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灵动与活力。灰腹绣眼鸟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绚丽的羽毛,更在于那双充满灵动与智慧的眼睛,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世间每一个灵动的生命。

灰腹绣眼鸟是中国四大名鸟之一,且作为绣眼鸟家族中的特殊成员,它不仅以灵动的姿态和悦耳的鸣声著称,更凭借独特的生态适应性成为自然观察的焦点。

灰腹绣眼鸟是绣眼鸟家族中分布最广的物种之一,它们偏爱海拔12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和河谷次生林,但也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常出没于果园、农田边缘甚至人类聚居地附近的小片林地。这种对破碎化栖息地的耐受性,使其在城市化进程中仍能维持种群稳定。

绣眼鸟作为中国四大名鸟之一,自清代起便是文人雅士的笼养观赏对象。而灰腹绣眼鸟在绣眼鸟家族中具有独特的生态地位和鲜明的生物学特征,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种群数量的稳定更是远超红胁绣眼鸟等其他绣眼鸟种类。

灰腹绣眼鸟体长仅9至11厘米,宛如一枚精致的翡翠。其橄榄绿的上体与鲜黄的喉部形成鲜明对比,最标志性的特征莫过于白色眼圈,仿佛戴着一副天然“眼镜”,眼周点缀的黑色斑纹更添几分俏皮;腹部灰白,中央隐约可见一道黄色纵纹,尾下覆羽则如阳光般鲜亮。雌雄羽色相近,幼鸟则略显素雅,这份简约之美让它成为观鸟爱好者的心头好。



灰腹绣眼鸟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属于无危物种。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联系电话:0871-64124239
邮箱:xxqgy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