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食疗病,以药入膳。生活在云南省的傣族群众,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食疗保健经验,通过代代相传沿用至今,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食疗习俗、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未病先解”防病理念。云南学习平台联合西双版纳学习平台推出“药食同源”系列稿件,邀您一起了解“以食养生”的秘诀。

鬼针草的原植物是菊科植物鬼针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厘米,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厘米无翅的柄,三出,小叶3枚,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大。头状花序直径8—9毫米,有长1—6厘米的花序梗。总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条状匙形,草质,边缘疏被短柔毛或几乎无毛。舌状花白色,5—7枚或缺无,筒状花黄色。瘦果黑色,条形,具棱,上部具稀疏瘤状突起及刚毛,顶端芒刺3—4枚。
其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的各省区。


民间应用历史:根据西双版纳名老傣医讲述,本品的药食两用历史已上千年。今民间广泛使用。
药用部位:全草及根。
傣医应用:苦,寒。入水、土塔。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收敛止泻,降血压。全草用于痢疾,胃肠炎,阑尾炎,黄疸型肝炎,感冒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炎等。根用于高血压。


食用部位:嫩叶。
食疗作用:解热除风,利尿降压。
食用注意:体寒者不宜多食。
传统饮食
蘸喃咪:洗净后蘸喃咪生食。
煮汤:待锅中水煮沸,下入锅中煮熟,加油盐即可。
统筹:唐莉娜 赵玮
策划:高娴 苏云华 林芩锐
海报设计:廖俊聪 张艳萍
文字整理:罗星 彭雪青
审核、资料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稿件来源:云南学习平台 西双版纳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