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秋意渐盛,蟹肥菊黄之时,秋分,悄然而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分即半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含有平分秋色的意思。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坏(音同“培”)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阳气盛雷发声,阴气盛雷收声,秋分后阴盛,故不再打雷。“坯”是培,“户”是穴,蛰虫受寒气驱逐,入地培土封穴,告别残秋准备冬眠。“涸”是干竭,春夏水长,秋冬干涸。春分“天门开”,阳气升腾,天气越来越暖。秋分“地门闭”,阴气渐盛,天气越来越凉。

秋分是硕果累累的时节。秋分时节,秋高气爽,稻谷飘香,蟹肥菊黄,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喜看稻菽千重浪”丰收盛况与“清风吹空月舒波”诗意相融,正是与和谐自然的对话。

天地大美不言,生活自有诗意。北宋文学家、诗人谢逸的《点绛唇·金气秋分》写道:“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唐代诗人杜甫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宋代词人辛弃疾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咏唱。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云岭大地,田地间尽是欢欣笑颜,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这是对一年辛勤付出,最好的回报。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收获累累硕果之外,人们也在秋耕、秋种中将勤劳致富的美好祈愿再次播下。


秋分至,一叶落平分秋色,万物收岁月无恙。稻谷满仓丰收之美,来自于劳动者们汗水的浇灌,也来自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自2018年起,我国在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从此,秋分这个节气,又多了一重厚重和喜气。在这一节气中,人们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也珍惜着为数不多凉爽的仲秋之日。


一半微凉,一半秋阳;一半热烈,一半清朗。看懂了老祖宗的节气智慧,就会明白人生恰如秋分,生活恰如其分。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一半清醒,一半释然。

风起时淡然,叶落时不殇。这个金秋,愿你如秋叶,从容悠然,自在洒脱,所有期盼终结硕果,也愿你能在丰收的喜悦中,不负秋光,不负自己。

传统·习俗
秋分·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秋分·送秋牛
秋分那天,有挨家送秋牛图的人。“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说唱的人,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合辙押韵,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顺应农时的话,祝福收成好。
秋分·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人们把不用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节庆云南》:每一次相逢,都是心飞神怡的小确幸
撰文:杨之辉
图片编辑:张晓晖
海报制作:李思颖
视频制作:孙志杰
素材:丽江市委宣传部、大理州委宣传部、临沧市委宣传部、迪庆州委宣传部、红河州委宣传部、保山市委宣传部、文山州委宣传部
资料: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信息员:范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