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
被子植物·宽叶变黑蝇子草

被子植物·宽叶变黑蝇子草
Silene nigrescens subsp. latifolia
宽叶变黑蝇子草,隶属于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中央种子目,石竹科,蝇子草属。它们多生长于海拔3000米—4500米的砾石草地或流石滩,国内已知分布于云南、四川。照片摄于白马雪山。
宽叶变黑蝇子草是变黑蝇子草的亚种,高10厘米—20厘米。到了7月,它们就陆续进入开花期,通常只在花茎顶端长一朵花,宛如一盏小灯笼。如果你看到花朵像照片中那样低垂,那么它正处于花期的前中期,如果到了后期,低垂的花朵就会直立起来。
如果体力足够,能攀登上流石滩,目光所及苍凉贫瘠,这时发现这么一簇迷你小灯笼,心情之惊喜激动可想而知。
宽叶变黑蝇子草隶属的蝇子草属,是1737年由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林奈提出的,当时这个属仅有27种蝇子草。随着植物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活动范围的不断延伸,如今蝇子草属已经一跃成为石竹科最大的一个属,拥有约700种各类蝇子草。
蝇子草属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高山地带,大多种类具有较高的园艺观赏价值,有些种类具有药用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种类能够吸收重金属,是生态修复领域研究的重要植物。
尽管它们多生长于人迹罕至的地方,但是想要顺利开花结果并不容易。
蝇子草属的植物们最怕遇到它们繁衍的终结者——花药黑粉菌,这是一种病原真菌。研究者发现这种真菌特别喜欢祸害蝇子草属,它们通过传粉昆虫感染蝇子草属的植物。而被感染的蝇子草属植物,只有在开花时才表现出来,这时花药上原本正常的花粉会变成黑褐色的真菌孢子。
对于蝇子草属,学者们向来青睐有加,历史上不少著名植物学家、生物学家对其进行了生态、进化、遗传等方面研究。还有学者通过对蝇子草属的分析,推断为何被子植物中雌雄异株仅占6%,从而提出雌雄异株是被子植物演化的“死胡同”的假说。

范毅,生态摄影师。连续4年获得国际花园摄影师年赛大奖,获2018首届中国生态摄影大赛野生动植物类一等奖。致力于拍摄中国西部尤其是云南境内的人文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之美。
策划统筹:赵娟 连惠玲
文字整理:连惠玲
海报设计:郑弼尹
打开生物多样性宝库,让云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云南!我们也热切期待您的参与,如果您在云南拍摄到了精彩的物种照片,欢迎投稿,一旦录用,稿费从优。
投稿方式:发送照片至邮箱66102017@qq.com,并留下作者联系方式。
